今天呈上《高倒闭率的餐饮行业现在还有机会吗?》。开篇用日本和中国餐饮发展史对比的方式给出命题答案;同时又对目前餐饮开店面临的问题提出响应警示,逻辑清晰,读完或许会打消您的些许顾虑。
Q:现在进入餐饮,还有机会吗?
背景:很想做,但是觉得好像倒闭的太多了。
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以知乎上的一个经典回答来破题「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开展一项生意进入一个行业也是如此,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在流通业界(餐饮、批发、零售业的总称,下同)有句名言——市场永远不会饱和,只会重新分配。绝大部分生意现在进入都不晚,特别是餐饮这种历史悠久更迭频出的行业来说,更是完全有机会!而且就我自己的判断,中国的美食时代正在到来,接下来就是将会高速发展的时代。
之前和几位美食圈知友讨论,我们有个共同的想法和感觉,就是中国的美食时代就要到来了。虽然没有什么定量的研究数据,但定性讨论,大家都觉得饮食业会越来越好。
先看一下日本餐饮业的发展历程。
1960年,日本脱贫。
1967年,无座位站着吃咖喱店、站着吃荞麦面店成为时尚。
1968年,GNP世界第二。
1969年,海外旅游爆发。
1970年,举办世博会,同年肯德基开店,次年麦当劳开业。
至此,在外吃饭开始爆发。
同时因为女性大量参与工作,外食的感觉开始延伸到家庭内部,半成品市场大发展。
原本电视台播出实用主义倾向的烹饪节目,变成了美食家性质的搜寻类节目。
1972年,财团进入饮食业,外食行业火爆,车站卖盒饭的收到了重大冲击。
1983年,正宗的异国口味餐厅开始流行。这和1969年就一直蓬勃发展的旅游是分不开的。
1986年,泡沫经济顶峰,饮食文化向美食家发展,很多人以美食家为志向。餐饮业追求独特的室内装饰,现场制作的食品,FUSION菜盛行,高级餐厅爆满。
如果以日本的发展为参展系,下面这些细节能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大概就处于外食行业爆发的前夕。
我国的很多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5000美元,中心城市甚至达到了10000美元。就这个人均GDP来说,已经达到外食行业高速发展阶段的标准。
未来城市人口将大量增加,每年全国城市化增加1%。GDP也将继续呈现上升。
女性地位不停提高基本拥有和男性平等的就业机会。社交为去饭店常态化。家庭出门聚餐也开始常态化。
国产食物类电视节目也从原来的「天天饮食」、「食全食美」这些实用方向的节目,开始变为「厨王争霸」、「十二道锋味」、「爽食行天下」这类追求美食享受型的电视节目。
大量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或旅游,而且旅行的很大一部分就在吃吃吃。
年轻人热衷标榜自己是个吃货,「吃货」也从贬义词变为了一个呆萌的自豪称谓。
吃饭不再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追求美食与社交。热门餐饮店排队成为普遍现象,有些非常热门的店铺甚至排队领到1000号。
餐饮业逐渐成为优良企业,厨师也不再被当成伙夫下九流人员。一些成功的餐饮业老板有了沙龙主人的感觉,到处演讲分享经验。
如果说要创业,当前国内最热门的除了互联网业,第二名就要排到餐饮业。创业偏爱餐饮,这是和餐饮业「门槛低」、「毛利高」、「不易赔本」、「做好了非常赚」这些特性是分不开的。
我觉得在外食风潮这个大环境下,现在是进入餐饮业的好时机。但是,必须要注意这个「但是」,因为餐饮的门槛低,餐饮的倒闭率也是非常高的。20%以上的店铺一年内会倒闭,50%以上的店铺会在三年内倒闭。
如果你不想成为倒闭歇业店铺中的一员,在开店前你最好准备有周密的思考和两把刷子。本书接下来的部分,将会着重讨论「开店前的店铺理念设计」、「发掘并传播优势」两个问题。
这本书在Kindle 商店 | 豆瓣阅读 | 多看阅读 | 百度阅读 | 网易云阅读 | 拇指阅读|淘宝阅读 均有售。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为此书小米多看阅读地址
互动:
阅读本文后欢迎大家踊跃评论(内参后台留言即可),每期将挑选5~7名优秀交流评论刊登,评论者可以获赠全书兑换码!
没有获得兑换码的朋友,一周内可通过「小米多看阅读」免费购买全书。新注册「小米多看阅读」即可得到3元书券即可购买这本书,一周内本书限时特价1.99元。
上期精彩回复:
@陆帅Bobbylu
@在人间·嘉琛◎小暴
今天《一个奶茶店引发的经营问题多米诺》一文让自己想到了当初刚开始接触餐饮行业时,没有预算没有经验,其实也懒得预算赖得寻求经验;每天很浮躁的在想着钱生蛋的概念。看见别人赚钱觉得生意就是位置好东西好吃愿意做就万事大吉。
恰巧今天看文章也跟小区楼下新开的炸鸡店老板聊了两句,店铺概况是地处小学正门口旁,相隔不到300米,过了马路就是步行街。每天人流多的时候只能匍匐前进。尤其上下学时段!可是尽管如此炸鸡店还是卖不过路边小摊。位置好味道尚可,可是老板聊天内容基本是,今年经济不景气生意不好做。
看完,我庆幸自己没能开出来自己的店铺,要不然说类似话的就是自己。炸鸡这样的因为都教授而火热的流行食品,本身只能针对年轻男女尝鲜,可是偏偏不远处的上帝一般不会经过小学门前。卖父母小朋友,一不是日常刚需而且不健康;二价格又卖不过路边摊;所以一切都是定位惹的祸。
初创业者很容易走进误区,被旺铺傻瓜式技术加盟等条件约束死;所以当找不到真正的好铺位时,会找一个离好铺位稍远的铺位,想着靠成熟的加盟技术吸引来客人。一旦这么按个人意愿式的设想去生搬硬套后,倒不是作为消费者的不愿意被商家强奸,而是商家压根裤子怎么脱都不知道。出来的结果要么店铺本身就先天缺陷,要么烫手山芋,反正横竖就是干也不行不干也不行。
最后补点转让费痛苦开始人生下段旅程。互联网的思维告诉大家,不从用户角度出发的营销就是耍流氓。我想这话应该改改,强奸也是耍流氓的一种,按照上面说的,不是消费者不愿意被强奸,这话应该改成--不从用户角度出发的营销就是性无能,想强奸都强奸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