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餐饮老板内参【官网】

200万+餐饮老板都在关注的餐饮产业链平台;业务涵盖:媒体传播、餐饮培训、餐饮数据研究、餐饮报告出版、餐饮严选加盟、餐饮供应商优选、餐饮项目孵化等;获财经作家吴晓波、源码资本、美团点评、今日头条等战略投资

40万“企业家”都在挺王石:企业家和资本家,到底谁雇谁?

40万“企业家”都在挺王石:企业家和资本家,到底谁雇谁?
餐饮老板内参
道哥下午茶
2016-06-30
2.7万


当我们在谈论王石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昨天,一项“力挺王石,无关结局”的接力在微信朋友圈传递,截至今晨7点,已有401460位“中国企业家”参与挺王石。


戳中参与者的是有关企业家的话题:有人说,王的斗争,传递的是企业家“不愿做资本的奴隶”;也有人说,应该尊重资本“罢免王石”的权利,不承认资本话语权的企业家该清醒了。


争议的焦点无非一个:企业家和资本家,到底谁雇谁?


而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究竟什么是企业家?


请看市场营销战略创意专家华杉的观点,或许会颠覆你的固有认识。



万科股权之争,在以万科股东大会上“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均被否决”的方式,继续发酵着。以宝能要罢免万科原管理层的强硬态度,万科高层重组的局面恐难以扭转。


王石作为万科掌门人的位置岌岌可危,他是以难堪还是体面方式为此事收尾,备受舆论关注。向王石算总账式的批评和嘲讽随之风起,其中不乏各种诋毁。


将视线转移到他创办万科上,王石作为万科缔造者,让万科发展成中国无可争议的地产第一品牌,王石应收获应得的尊重。


万科股权之争引出了关于企业家和资本家的话题。企业价值和资本价值到底该如何权衡?到底是资本家雇佣企业家,还是企业家雇佣资本家?王石是不是企业家?姚振华是资本家还是企业家?


这一连串的问题,从“什么是企业家”的角度,熊彼得会给你答案。



企业家是一种创新的状态


关于企业家的本质,最好是回归熊彼得的定义。


1912年,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奠基了创新理论,也定义了企业家这个词。所以我们要谈创新,或者要谈企业家,首先要回到熊彼得的理论:


“企业家不是一个阶层,而是一种创新的状态。当你创新的时候,你才是企业家。一旦停止创新,就不是企业家了。所以,一个人一生中只有很少的时间能被称为企业家。”


这样定义,才能理解为什么只有企业家才有资格获得利润,才能理解为什么是“企业家雇佣资本”。


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熊彼得首先提出了一个理论:经济本身并不会发展!?他说:


“我们应当说,并没有经济发展。我们这样说的意思应当是:经济发展不是可以从经济方面来解释的现象;而经济——在其本身并没有发展——是被周围世界中的变化在拖着走;为此,发展的原因,从而它的解释,必须在经济理论所描述的一类事实之外去寻找。”


那么这个经济之外推动发展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创新。


只有创新,才有利润


没有创新,就没有经济发展。



比如农业社会,一千年经济也不发展,经济就是“循环流转”,刚好能循环生存就是了,形成一种不断重复的“经济均衡”。到了工业革命,创新了,就带来了经济飞速发展。一轮创新红利结束了,经济就停滞了,达到均衡,循环流转,等待下一轮创新。


这和我们企业经营的感受是一致的,所谓“年年难过年年过”,也没饿死,就是刚好能吃饱,继续过。很多企业主,活得很艰辛,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老板多么有钱。


如果说企业还有一点可以投入再生产的资金,老板还能得到一点“利润”赚钱养家。但熊彼得说那不是“利润”,是“管理工资”而已。


熊彼得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想想看还真是,一个年年难过年年过的企业,老板的收入,比大公司高管的年薪少多了,就是个管理小企业的管理工资。


熊彼得说的循环流转的经济均衡,有点像我们中学物理学的“能量最低原理”。能量越低越稳定。


这也符合我们管理大师德鲁克的思想:企业追求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利润最小化。利润是投入竞争,打击对手的资源。企业追求的,就是继续经营而已,大家都没钱赚了,就稳定下来了。


如果还有人赚大钱,就继续打架。熊彼得说:


“竞争可能冲走一个工业部门的特殊剩余利润,但它不能毁灭所有一切工业部门共有的利润。”


可见利润也是一种不稳定的暂时现象,而不是一种稳定的常态现象。企业有利润是暂时的,不稳定的。没利润才是常态的,稳定的。


只有创新,才有利润。没有创新,竞争的结果就让你没有利润。


在一次成功创新之后,我们会获得一个利润丰厚期。这一利润丰厚期,有一个持续的惯性,以至于我们已经停止创新了,他还在持续给我们利润回报,直到有一天,别人的创新颠覆了我们的成功,我们就突然死亡了。诺基亚就是这种情况。


创新的五种定义


那么,什么是创新呢?熊彼得定义了五种创新:


● 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
●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这个市场以前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 获得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同样不论这种供应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 实现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今年还流行的一本畅销书《从0到1》,就是讲企业追求的是垄断。垄断才能获得利润,没有垄断,就是年年难过年年过。从0到1说的垄断,就是熊彼得说的创新带来垄断。


所以我们不必哀叹“实体经济”多么艰难,实体经济企业也有过得很好的,因为他有创新,有创新垄断。没有创新的实体经济企业,永远都艰难。至于虚拟经济的畸形泡沫繁荣,那是制度垄断和制度套利。


只有企业家能创新


熊彼得说,只有企业家能创新。事实上,他正是用创新来定义了企业家。他说:


“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组合。新组合意味着对旧组合通过竞争而加以消灭。我们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

只有实现新组合才构成一个企业家。我们的概念比传统要狭窄一些,并不包括各个厂商的所有头目或经理们或工业家们,他们只是经营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


企业家的职能是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把它们带到一起,因为只有在要素第一次组合时,这才是一次特殊的行动——而如果在经营一个企业的过程中去做时,就只是例行的工作。”


熊彼得认为马歇尔的企业家定义,只是把企业家职能看着最广义说的‘管理’。我们不接受这个定义,就是因为他没有把我们认为的主要之点表达出来,而这是使企业家活动与其他活动具体分开的唯一要点。


每一个人,只有当他实际上“实现新组合”时才是一个企业家。一旦当他安定下来,像其他人经营他们的企业一样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这种资格。因此,任何一个人在他几十年的经营活动生涯中,很少能总是一个企业家。


“由于充当一个企业家并不是一种职业,一般说也不是一种持久的状况,所以企业家并不形成一个专门意义上讲的社会阶层。”


企业家不是一个身份,而是一种创新的状态。总经理不一定是企业家,董事长也不一定是企业家,只有当他在创新的时候,他才是企业家。


比如,李总在2013年创新了,那么2013年的李总是企业家。2014年,李总的企业还在赚钱,但是2014年的李总没有做什么创新的事,那么2014年的李总就不是企业家了。


企业家雇佣资本家


有一本杂志叫《中国企业家》,封面有一句口号——“一个阶层的生意和生活”。按熊彼得的定义,这就不是企业家了,因为熊彼得专门强调——?企业家不是一个阶层!


只有他在创新的时候才是企业家,企业家不是一个阶层定义。因为他只是一个企业主在人生的少数阶段才能获得的称号,在他创新的时候。


没有创新,就不是企业家,只是一个管理者,管理者只能获得“管理工资”,只有企业家才能获得利润,这个利润叫“企业家利润”。?一旦停止创新,利润很快就没了。


熊彼得为什么要较这个真呢?


他是针对另一个词——资本家。我们常常说资本家摄取了利润吗?但熊彼得说:


“资本家根本得不到利润,提供资本的人,如果不承担风险,那他只能得到利息,承担风险呢,能得到投资回报。??”


企业家既雇佣了劳动力,雇佣了生产资料,也雇佣了资本,资本家是被企业家雇佣的。


回到万科股权之争,看客们很容易就能理解王石是不是企业家?姚振华是资本家还是企业家?


熊彼得的理论,正印证了今天的创业现象,创业者,也就是企业家。以一个创新的计划,符合熊彼得五种创新之一的,提出一个新产品,或新的商业模式,以一个商业计划书,就能吸引投资人,也就是资本家的投资。风险由资本家承担,企业家在成功后获得利润,而投资人获得资本回报。


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熊彼得的企业家定义,对今天的中国企业家有重大的意义,企业家不是一个阶层,而是一种创新力,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源动力。


同样,当我们思考自己的企业,也懂得时刻用五个创新来衡量自己。


我们所有的利润,都来源于创新。如果我们今年没有创新,但还有利润,那不过是去年创新建立优势的惯性,这惯性随时会离我们而去。


所以,我们在经营业绩最好的时候,就要着手布局下一轮创新;否则,我们随时会被淘汰。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优秀的企业家,总是在说自己公司离破产只有十八个月,或者说只有六个月。这不是说来吓唬员工,这是现实。企业只要失去创新动力,肯定玩不下去。


企业必须有企业家,不能只是职业经理人“打理”,而是要有具备企业家精神,能持续创新的“职业经营人”。


熊彼得也以他的创新理论解释了经济周期,他说:


“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原因,而企业家不是在时间轴上均匀的出现,而是以周期性云集的方式出现,企业家云集性的出现,连同它引起的现象,构成经济繁荣阶段的唯一原因。?”


企业家为什么会云集性出现呢?


因为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企业家的出现,可以促使其他更多企业家的出现,于是又可促使更多的企业家以不断增加的数目出现。


如果一个人或少数人成功地前进,那么许多困难就会消失,于是其他人就会步这些先驱者的后尘,直到最后创新为人们所熟悉,成为一种人人都可以选择的事情,这轮创新红利也就结束了。


比如乔布斯的出现,促使了雷军的出现,雷军的出现,又促使了余承东的出现,现在带来苹果营收和利润的下滑,最终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利润都会消失。


企业家成批出现是繁荣产生的唯一原因。反之,经济衰退的原因是什么呢?


衰退的原因就是繁荣,衰退是繁荣的结果。这一轮创新红利都吸收完了,就衰退了,进入均衡状态。?衰退的结果是什么呢?衰退的结果,是下一轮创新,下一轮繁荣。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企业追求的关键,在于“永不出局”。对于经济周期运动的认识,熊彼得说:


“对于现代工商业者所持有的关于经济周期运动及其机制的认识,足以使工商业者,只要当最坏的结果过去了,就能预测将要来临的繁荣。如果他们多少能坚持的话,就能在下一个繁荣中获得有利的条件。?”


所以,企业经营在于“永不出局”。只要你还在牌桌上,总会等来好牌。苹果现在如日中天,他也起起落落几回了,苹果发动了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两次创新。他再衰下去,又再雄起来,都是正常的,不值得莫名惊诧。


企业家创造市场变化


认识上述现象,可以缓解我们的“战略焦虑”,或者说“转型焦虑”。在经济进入衰退周期的时候,我们要坚定于自己的使命和战略,而不是转型去找别的机会,甚至把转型搞成了转行。


不要说“应对市场变化”,当你说“应对市场变化”的时候,你已经输了。因为市场自己是不会变化的,消费者的需求是不会自己变化的。市场变化,是企业家创造的。消费需求的变化,也是企业家创造的。


消费者自己不会产生一个智能手机的需求,然后乔布斯去满足了这个需求。相反,是乔布斯创造了智能手机,消费者才会需求它。然后,诺基亚的市场就变化了,怎么应对呢?应对不了。只有雷军能应对,他跟进。


所以,当你发现市场变化的时候,那是别人已经创新了。

0
点赞,是给作者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