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食“探子”,吃过太多地区风格迥异的早餐,但拿米粉做早餐主打的,还真的让人好奇不已。
(一)
记忆里,米粉总归是街头小吃,是不少女士的最爱,也是白领们中午的小快餐。
然而,在绵阳一带,这小小的米粉瞬间扛起了主流小吃的重任,摇身一变成了当地早餐的主角。
仔细想来,这绵阳米线应该还是有点能耐的。
江油隶属绵阳,这里的饮食习惯与绵阳基本相通,让我们的米粉行就从江油开始启程吧。
(二)
其实,绵阳算是本次川西北行的其中一站,作为职业美食探子,去之前还是有备而来,做了些功课的。
对于外来者,寻美食,最多借助的也只能是互联网,打开手机问度娘。度娘说:绵阳美食排名第一的就是米粉了,并且当地人从一早就开始吃上了。
只是没想到,这米粉,从进入江油就开始遇见。
在江油的第一个早,小城被一夜雨水洗刷的分外清亮,人的心情也瞬间明朗起来。
友人陈大哥已经早早等着我们了,见面就神秘兮兮地说:“今天带你们吃点特色的。”
车子在小城边的一条小街停下,远远望去冒着白色炊烟的早餐店客流不断。原来这是一家“原汤牛杂米粉”店。在当地,算是比较有特色的米粉店了。
我们点过餐,只见老板抓上二两米粉放在竹篓篓里冒个几十秒就出锅,再加上臊子撒上葱花、香菜就可以开动了。这里的米粉是极细的那种。
当然,在这里吃米粉,“撒”香料和“端”米粉这个动作一般都需要顾客自己完成的,老板只管“冒”米粉和浇“臊子”。所以,在江油的米粉店里,每一位食客的主人翁意识一定要强。
关于为啥要吃细米粉的解释,店老板说:“绵阳一带都吃细粉,细粉比粗粉更入味,是我们的特色。”
清晨的暮光中吃米粉绝对是件惬意的事儿,原汤喝起来清淡许多,汤汁清澈,油光见底。米粉泡在汤中,加以牛杂或竹笋等,还可依口味可加酸菜,芫荽或香葱,清香扑鼻。
米粉吃在口中柔柔的,有弹性有嚼劲,实打实的口感,已经甩吃着像塑料无味的圆粉几条街了。
米粉吸足了汤汁会越来越稠,但是牛骨原汤是可以免费添加的,所以一碗米粉吃下已经有点撑了。
(三)
绵阳米粉有红汤和清汤之分。
在绵阳的兰庭十三厨,我们吃到了正宗的红汤米粉。主厨师傅说:红汤米粉以牛肉米粉为代表,常配以各种浇头。牛肉咬起来是干香型,一定是油爆炒煸干的那种,非常有嚼头。
别的浇头还有肥肠、排骨、杂酱等,而肥肠就不用说了,有了著名的江油肥肠开路,米粉用肥肠做浇头也是不错的选择。
除此之外,米粉里还有豌豆、海带。当然,也可以要清红汤“对浇”,怎么吃安逸,怎么吃!并且,在绵阳,老板不会嫌弃你的“选择恐惧症”和“贪心”的。
说实话,比起清汤米粉,吃红汤要提劲的多,一个辣字当头,再冷也会吃出一身汗来,所以必须搭配小笼包解辣。
还记得,在江油的一个早晨,我们配着红汤米粉吃的小笼包,在红油骨汤的配合下居然显得特别香。
听朋友说,在绵阳一带,早餐店里吃米粉是一道风景,上班的、上学的一拥而上,没有位置就沿街端着碗吃,5分钟吃完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这是绵阳人练出来的功夫。
(四)
每个地区都有极具代表性的美食,除了特殊的地域性,也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在绵阳一带,满大街都是米粉店,并不是因为它廉价,而是因为它有故事。
话说,绵阳米粉有着1800多年历史。
相传三国时,蜀主刘璋与刚入川的刘备相会于涪城(今四川绵阳)东山,刘备早就听说四川人擅长烹饪,就提出品尝当地美食。刘璋就说:“闻此山中一人家,其妇善烹饪,祖传以大米磨浆,制成丝,辅以鸡鱼肉等自制作料,开水烫熟即食,汤鲜味美,百里名盛。”
于是,命令手下将这名主妇叫上山来做了一道菜。还没上桌,刘备及众将就闻到一股妙香的味道。一会儿工夫就吃了个精光。
吃完饭,刘备顿时来了精神,手下众将也一个个笑逐颜开。再看上下,水肥稻丰、牧笛声声。刘备禁不住抚掌感慨:“富哉,今日之乐乎,美味也!”
后来,四川民间争相仿制。成就了今日绵阳最具盛名的小吃美食。
故事是讲完了,但是绵阳美味的米粉还在继续精彩。
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在绵阳的大街小巷,街道两旁的米粉店都是清香扑鼻。